时间: 2025-04-24 13:12:36 | 作者: 客户案例
王克敏(1873年-1945年),字叔鲁,浙江余杭县人。我国近代政治人物,抗日战争时期伪中华民国暂时政府的领袖之一,奸细。
王克敏于1901年[a]考中举人,旋被清政府派往日本,历任浙江留日官费生司理员、留日学生副监督等职。六年后,王克敏回国,在度支部、外务部任职,之后成为直隶总督杨士襄、陈夔[kuí]元的幕僚,帮他们处理交际业务。民国初年,王克敏历任中法实业银行董事、我国银行总裁、盐务署督办等职,而且在王士珍、曹锟、顾维钧等人执政时,三次出任财务总长,[1][6]期间,发生了“金佛郎案”[b],王克敏为了个人利益,出卖我国利益[1][7]。1927年,王克敏投靠张作霖,先后担任安国军总司令部财务讨论会委员、北平财务收拾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五年后,国民政府树立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收拾委员会,王克敏被录用为财务处主任。之后,历任华北战区救助委员会常委、天津市市长、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等职。[8][1]
1937年,日军占据北平、天津后,王克敏担任伪中华民国暂时政府行政委员会委员长,兼任议政委员会常委、行政部部长、“新民会”会长[c],就任后,即在华北设置“日华经济协会”,很多掠取华北物资赞助日本侵犯军。[1][10]次年3月28日,王克敏遭到军统刺杀并受伤。[11]1940年3月30日,南京汪伪政权树立,王克敏改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在汪伪政权领袖汪精卫及华北联络部部长森冈的联手排挤下,王克敏被迫辞去职务。[3]三年后,王克敏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复职,并连续担任了华北税务委员会委员长、汪伪全国经济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务。抗日战争成功后,王克敏在北平被拘捕,拘押在北城炮局胡同陆军监狱。1945年12月25日,王克敏在狱中服毒自杀(一说病逝)。[1]
抗日战争时刻,王克敏甘为奸细,担任伪中华民国暂时政府的领袖,冲击抗日力气,帮忙日本侵犯者掠取华北的资源,操控华北的经济。[12][13][14]学者杨飞、薛文娟在所著《王克敏与汪精卫的离心离德》中点评:“王克敏与汪精卫都是我国近代史上的‘闻名’人物,他们醉心于权术,在宦海中几经沉浮,还一度携手出任伪职,在中华民族史书上写下了极不光荣的一页。他俩结合的过程中,有时彼此使用、狼狈为奸,但更多的则是离心离德、彼此争斗,其贪婪自私的品性,尽显无遗。”[15]
王克敏,字叔鲁,生于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浙江余杭县人。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a],王克敏考中举人,旋被清政府派往日本,历任浙江留日官费生司理员、留日浙江学生监督、驻日公使馆参赞、留日学生副监督。六年后,王克敏回国,先后在度支部、外务部任职,后成为直隶总督杨士襄的幕僚,帮忙杨士襄处理交际业务。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陈夔元就任直隶总督后,王克敏担任直隶交涉使。[1]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王克敏赴法国游历,回国后,历任中法实业银行董事、我国银行总裁。五年后,署理内阁总理王士珍组成内阁,王克敏入阁,担任财务总长,一起依然兼任我国银行总裁及盐务署督办。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王士珍借病请辞,内阁改组,王克敏也辞去职务,之后,他作为北京政府十名代表之一,参与南北政府的平和善后会议。从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开端,王克敏先后担任中法实业银行总裁、天津保商银行总理、我国银行总裁、教育减债基金委员会委员等职。在此期间,北京政府曾有意录用王克敏为江苏省省长,但由于江苏省民众团体的坚决对立,录用毕竟作罢。[1][6]
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6月,总统黎元洪辞去职务,内务总长高凌霨暂代内阁总理之职,一个月后,王克敏出任财务总长,但刚就任一周,就由于奉系军阀张作霖和天津直系军阀实力的对立而辞去职务。十月六日,王克敏辞去我国银行总裁职务,四日后,直系军阀曹锟贿选总统。王克敏与曹锟颇有友谊,再次出任财务总长。“金佛郎案”[b]期间,王克敏在中法实业银行内存有巨款,但中法实业银行早就关闭歇业,所以他充任法国内应,建议时任交际总长的黄郛赞同我国用金法郎赔款,出卖我国的利益。之后,孙宝琦、顾维钧、颜惠庆相继组阁,王克敏稳坐财务总长之位,因其活跃为北京政府聚敛钱财,而被人讥讽为“钱鬼子”。[1][7]
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10月,冯玉祥发起北京政变,拘禁总统曹锟[kūn]。王克敏逃匿至外国使馆区,不久隐秘前往天津,历任保商银行总理、海关附加税保管委员会委员、关税自主委员会委员等职。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王克敏挑选投靠奉系的张作霖,担任安国军总司令部财务讨论会委员。次年,北伐军与奉系张作霖交兵,张作霖落败,王克敏被通缉,为了逃避追捕,他挑选在大连隐居。但不久之后,他就担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议,兼财务处处长。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11月,通过张学良的斡旋,南京国民政府取消了对王克敏的通缉。[1]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1月30日,北京政务委员会树立,次月,张学良筹建北平财务收拾委员会,张学良自任委员长,王克敏为副委员长,全权处理该会业务,7月,被加聘为北京政务委员会委员。次年5月,国民政府树立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收拾委员会,王克敏被录用为财务处主任。[8][1]之后,王克敏先后担任华北战区救助委员会常委、天津市市长、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收拾委员会署理委员长。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冀察政务委员会经济委员会主席等职。[1]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7月29日,日本侵犯军占据北平,当即树立“北平当地维持会”安排,而且活跃策划扶持组成傀儡政权,以作为其操控华北的东西。一个月后,日本华北方面军树立间谍部,由少将喜多诚一担任间谍部部长,喜多诚一亲自出马,先后劝诱靳云鹏、吴佩孚、曹汝霖等北洋军阀政客担任傀儡政权的领袖,无果后即挑选亲日的王克敏。12月7日,在日军的维护下,王克敏来到北平,授命与董康、汤尔和、朱深、齐燮元、王揖唐等,在北京饭馆树立“政府筹备处”,进行组成华北伪政权的预备工作,方案于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1月1日树立伪中华民国暂时政府。[1][10]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次日,在日本人的授意下,王克敏、等人仓促在居仁堂宣告伪中华民国暂时政府树立,以北洋政府时期的“五色旗”为“国旗”,“卿云歌”为“国歌”,“定都”北平,而且在《树立宣言》中称“肯定扫除、发扬东亚品德、辑睦国际友邦、开发工业”等等;之后,又树立议政、行政、司法三委员会,王克敏任行政委员会委员长,并任议政委员会常委及行政部部长,在其辖区“河北、山东、山西、河南”树立多个当地伪政权安排。王克敏就任后,在华北设置“日华经济协会”,下设华北开发公司,每年向日本输出很多粮食、棉花、羊毛、铁、盐等农业矿藏资源,并向日本输出很多我国劳工。[1][10]二十四日,日军又树立奸细安排“新民会”,王克敏担任会长,[c]建议树立日本、我国、伪满洲国的联盟,宣传奴化偷安的思维,美化日本军的侵犯行为。[18][1][13]
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初,王克敏乘坐轿车回家,通过煤渣胡一起,遭到军统天津站站长陈恭澍及其手下王文、兰子春等人的刺杀。王克敏乘坐的轿车被军统人员击中数枪,王克敏受伤,与王克敏同车的日本参谋山本荣治当场身亡。[11][19]同一天,日本人扶持梁鸿志、温宗尧、陈群等人树立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统辖华中地区日军占据下的江苏、安徽、浙江三省。[20]
依据日本政府的要求,两个政权“应加速促进兼并”。4月4日,梁鸿志等人在日本差遣军间谍部的安排下“拜访”北平,与伪中华民国暂时政府王克敏、汤尔和等人参议兼并事宜。与此一起,为了更好地操控该伪政权,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与王克敏签订了关于伪中华民国暂时政府参谋的约好、隶属约好及协议事项,规定在伪中华民国暂时政府的行政、法制、军事、当地等部分,别离装备日本参谋及其辅佐官,很快,以汤泽三千男为首的参谋三名及辅佐官十五人进驻伪中华民国暂时政府。不久之后,王克敏回访上海,与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梁鸿志等人再次商谈兼并事宜。9月,伪中华民国暂时政府与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达成协议,树立伪中华民国联合委员会,两边各派三位委员,伪中华民国暂时政府是王克敏、王揖唐、朱深,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则是梁鸿志、温宗尧、陈群,王克敏担任伪中华民国联合委员会主任委员。南北两个伪政权表面上完成了形式上的联合,但实际上由于内部矛盾重重,两边互不干涉。[1][10][20]
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11月,汪精卫叛国投敌。次年6月,汪精卫、王克敏在北平举行会谈,协商树立汪伪中心政权,王克敏赞同考虑与汪精卫协作安排伪中心政府,之后,汪精卫、王克敏、梁鸿志又屡次举行会谈,日本政府也有意促进汪精卫、王克敏、梁鸿志合流,王克敏、梁鸿志无法之下只得赞同。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3月30日,南京汪伪政权正式树立,同一日,伪中华民国暂时政府宣告《闭幕宣言》,并宣告树立华北政务委员会,王克敏改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华北政务委员会的职权变更为处理河北、山东、山西及北平、天津、青岛三市统辖地区内的防共、治安、经济及其他国民政府委任的各项业务,并监督其统辖下的各省市等等。不久之后,喜多诚一受命调派回日本,森冈升任华北联络部部长,由于森冈与王克敏不好,而汪精卫又与王克敏争权夺利,6月7日,王克敏在森冈与汪精卫联手排挤下,不得不辞去身上的一切职务。[3]
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7月2日,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朱深病亡。之后,王克敏在日本人的支持下,从头担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之后又历任华北税务委员会委员长、华北剿共委员会委员长,汪伪全国经济委员会副委员长、物资查询委员会委员长等职。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2月8日,由于身体健康方面的问题,王克敏再次辞去一切职务。[1]
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成功。1945年10月5日,王克敏接到戴笠的请柬,要他次日到东城戎马司胡同1号汪时璟的家里赴宴[21],国民政府发布命令,通缉王克敏、陈公博等七十七名奸细。12月6日,王克敏在北平被拘捕,被拘押在北城炮局胡同陆军监狱。12月25日,王克敏在狱中服毒身亡(一说病逝)[d]。[1]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12月14日,伪中华民国暂时政府树立,王克敏以及汤尔和、朱深等人宣告了伪中华民国暂时政府的《施政方针》,内容有有“灭党”“剿共”“亲日”等方针,他们在民众中散播、仇国的心思,肆意攻击坚持抗战的国共两党,把和国民政府污蔑成“病国殃民的罪魁”,把污蔑成“杀人放火的匪盗”,意图分裂我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损坏我国抗日战争的政治根底,而且认贼作父,美化张狂残杀我国人民的日本侵犯者。伪中华民国暂时政府还树立和强化日伪操控体系,组成伪警团,推广保甲准则,操控我国的基层人民,树立伪军官学校,帮忙日本侵犯者实施“治安肃正”“治安强化”“剿共”等使命,对华北抗日工作造成了极大的损害。[12]
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3月,日本侵犯者为了掠取华北的资源,推出了《华北工业开发方案草案》《华北资源需求数量方案委员会陈述》《华北工业开发第一次五年方案》等所谓的“开发”和“建造”方案,以王克敏为代表的伪中华民国暂时政权与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签订了协议,树立日华经济协议会、日华贸易公司、东北经济恳谈会、华北经济协议会等,帮忙日本侵犯者很多掠取华北的棉花、羊毛、粮食、煤炭、电力、石炭、液化、盐、铁矿藏、交通等资源,把华北变成日本的质料供应地。[13]
为了逐渐加强对华北的金融操控,满意日本侵犯者的经济掠取和军事扩张的需求,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1月7日,以王克敏为代表的伪中华民国暂时政府,逼迫华北的各个银行出资,创建了我国联合预备银行,这家银行的意图是一致华北币制、统制华北金融,进而把华北的金融活动同我国其他当地相阻隔。这不仅是对我国国民政府自1935年以来一向寻求的财务一致与完好的损坏,更是想要炸毁我国国民政府的财务经济准则。一起,伪中华民国暂时政府还宣告吊销原树立的发行预备保管委员会平、津两分会,另树立京津两市现银保管委员会,以便并吞平津两市保管的大批现银,逐渐加强对华北的经济掠取。[14]
1938年,从北平跑到抗日游击区,后被康生当成间谍关押了起来,直到1946年才被开释
学者贾士毅在所著《民国初年的几任财务总长》中点评:“王克敏待人很谦逊,日子却很豪华。因中年狂嫖断丧,瞳孔畏光,收支常常戴墨色眼镜,时人谓之曰王瞎子。成功后被捕,病死狱中。一生荒佚,终落得如此下场。”[24]
学者杨飞、薛文娟在所著《王克敏与汪精卫的离心离德》中点评:“王克敏与汪精卫都是我国近代史上的“闻名”人物,他们醉心于权术,在宦海中几经沉浮,还一度携手出任伪职,在中华民族史书上写下了极不光荣的一页。他俩结合的过程中,有时彼此使用、狼狈为奸,但更多的则是离心离德、彼此争斗,其贪婪自私的品性,尽显无遗。”[15]
学者王春南在所著《奸细王克敏生平纪析》中点评:“王克敏再三出任财长,是替北洋政府聚敛钱财的能手,时人蔑称他为北洋政府的‘钱鬼子’”“奸细王克敏毕竟未能逃脱前史的赏罚,而死有余辜。”[3]
王克敏的曾祖父王兆杏喜爱保藏,建有藏书楼“知悔斋”,并编有《知悔斋总目》。王克敏的父亲王存善也是清末民初藏书家,民国树立后,从前出巨资购买很多流散的殿本、明本、抄校本等数百种图书,据王存善编纂[zuǎn]的《知悔斋存书总目》记载,王家“知悔斋”藏书达20余万卷。1917年,王克敏承继了“知悔斋”,持续购进新书,从前以8000元购买贵阳陈氏的藏书,他还喜爱校书,从前校过《南朝史精语》《辑雅堂诗话》等书。王克敏醉心政治,抗日战争时甘为奸细,抗战成功后,王家的藏书一部分被没收,保藏在杭州,其间交给浙江省立图书馆保藏的书本多达432箱,50615册。[2]
[a]王克敏中举的时刻,很多书本里记载不一致。《我国藏书家通典》记载,王克敏于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中举,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赴日本。[2]《余杭闻名人文天然》《近代浙商名人录》中记载,王克敏是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中举的。[4][5]
[b]金佛郎案:指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法国钱银纸法郎贬价,遂无理要求我国用金法郎赔付庚子赔款的事情。[7]
[c]据《华北伪政权史稿》记载,日本侵犯者想要王克敏担任伪新民会的会长,但王克敏力辞不就。[9]
[1]李新, 孙思白, 朱信泉等主编, 我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 中华民国史 人物传 第6卷[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07: 3685-3689. (5)
[9]郭贵儒, 封汉章, 张同乐. 华北伪政权史稿:从“暂时政府”到“华北政务委员会”[M]. 2007.07: 186.
[12]郭贵儒、封汉章、张同乐. 华北伪政权史稿:从“暂时政府”到“华北政务委员会”[M]. 2007.07: 232-272. (8)
[19]党德信, 我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主编徐延华主编. 文史资料存稿选编日伪政权[M]. 2002: 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