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10-17 07:16:57 | 作者: 工业洗衣机
十月的耒阳,田野染金、硕果满枝,乡村道路干净敞亮,农企车间里分拣、包装的机械声此起彼伏……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2025年以来,耒阳市紧扣 “稳粮、兴业、治村、富民” 主线,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推动农业农村经济交出亮眼 “半年报”—— 上半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59.96 亿元,评估后增速 4.6%,如今伴着秋收气息,田间地头的忙碌、产业链上的活力,更为全年农业农村高水平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
筑牢粮仓根基:科技赋能下的粮食安全防线 年,耒阳将粮食安全作为 三农 工作的第一个任务,大力推广 早专晚优 种植模式和低镉等高产优质品种,不仅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 110.16 万亩播种任务,更自加压力将目标提升至 114.5 万亩。截至 9 月初,全市 35 万亩早稻已顺利完成收割,28 万亩中稻借助全程机械化作业优势已全面完成收割,38.5 万亩晚稻则孕育饱满籽粒,静待丰收,粮食总产量向全年 50 万吨的目标稳步迈进。
在科技赋能下,耒阳农业机械化备战秋收的态势已然显现。全市农机总动力达 104 万千瓦,农机总量达9.81万台(套),其中旋耕机847台、收割机295台、高速乘坐式插秧机377台、抛秧机88台、烘干机148台,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高达 87.77%,油菜机械化率 72.06%,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 64.05%。今年,耒阳市大范围的应用了搭载北斗监测终端的高速插秧机,共完成水稻机插13.5023万亩,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推动农机结构优化升级,全力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工作,目前已完成农机报废更新216台,超额达成目标,完成率达107.62%。现在 295 台套收割机已全部检修到位,秋收时一台机器半天就能完成过去 10 个人一天的活,还能精准控制损失率。
在筑牢粮食安全防线的基础上,耒阳着力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推动农产品从田间直达餐桌的价值升级。当前正值秋季蔬菜采收旺季,在湖南湘当靓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我们能进入大湾区市场,多亏了政府帮我们拿到的供港澳基地认证。 公司负责人贺运平介绍道。2025 年以来,耒阳已成功创建 6 家粤港澳大湾区 菜篮子 生产基地,其中新增的耒阳市湘当靓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湖南菇菇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 4 家基地,为特色农产品打通了高端市场通道。
太平圩乡流转的 1000 余亩土地上,200 亩辣椒种植基地喜获丰收,采取 公司 + 农户 合作模式,直接带动农户增收。合作社每年雇佣当地农民 20 多人,季节性雇工 100 余人,同时带动周边就业人数达 200 人次,为耒阳及粤港澳大湾区的蔬菜供应提供了安全保障。特色农业规模持续扩大,前三季度蔬菜(食用菌)种植培养面积达 14 万亩(含复种),同比增长 3.7%,产量 28.5 万吨,产值突破 5 亿元。
产业链条的延伸正在改变 种强销弱 的局面。通过推荐 12 家企业申报衡阳市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监测 27 家现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运作情况,耒阳着力培育产业带动主体。在品牌建设方面,截至三季度末,全市累计认证 两品一标 品牌 18 个,核定产量 1.8 万吨,覆盖粮油、果蔬、茶、鱼等多个领域,湘耒神农 湘耒蔡伦 两大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其中导子镇通过 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培育的 聚五元 高山稻 ,正迎来金色收割季。这片已获批为国家绿色水稻种植基地的稻田里,收割机穿梭轰鸣,颗粒归仓的喜悦弥漫田间,首批新米即将新鲜上市。
粮食丰产与产业升级的背后,是耒阳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坚守。在哲桥镇的中轻度污染耕地治理示范区,技术员老李向记者展示着最新的田间检测报告:这片田以前重金属超标,经过治理和低镉品种推广,即将收获的稻谷检测全部合格。2025 年,耒阳完成 40.84 万亩中轻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对 4.05 万亩严格管控类耕地全面退出水稻生产,完成镉低积累水稻品种推广9.03万亩,用生态修复的理念守护耕地质量。
生态宜居的理念同样体现在乡村建设中。在龙塘镇龙凤社区,当地开展房子改造工程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施工队正对 G356 国道沿线居民房屋进行外立面改造,已完成 50 余间民房提质改造,面积约 1.8 万平方米。这种兼顾生态保护与乡村美学的改造模式,正是耒阳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 经验的生动实践。
丰收将至的背后,是乡村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秋收秸秆清运的专车已经安排好了,到时候直接上门收集,再也用不着担心乱堆乱放了。 新市镇居民刘大妈对村里的准备工作赞不绝口。2025 年,耒阳以主要公路沿线环境整改治理和示范湾组创建为抓手,推进 垃圾三清 行动,构建 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 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新市、龙塘、东湖圩等16个乡镇垃圾中转站已建成投用,截至目前已转运4.478万吨垃圾至焚烧发电厂处理,同时提前部署秋收期间秸秆专项清运方案。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乡村治理的难点。耒阳通过出台专项整治和调研工作方案,创新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共享贷”“红黄绿”三级预警监测机制,对贷款使用、经营效益、偿还债务的能力等关键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和综合分析,及时有效地发现潜在风险进行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处置,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联合市财政部门抽调业务骨干,全面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推动社账纳入互联网+监督系统监管,为集体资产装上“安全阀”。农村违法违规建住房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方面,全市共排查建房37144宗,整改销号违法建房图斑33宗。通过推动高效办成农村建房“一件事”网上审批、出台断然措施、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加强联合执法等举措,进一步规范全市农村建房秩序。
饮水安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耒阳启动遥田水厂、哲桥水厂等 10 座千吨万人饮水工程的无阀滤池改造,完成 77 处农村饮水工程升级,新增及改造供水管网 45.3 公里,让 94.25 万农村群众喝上了 放心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 93.5%。从垃圾处理到饮水安全,耒阳正以精细化治理提升乡村宜居度。
治理效能的提升最终转化为农民的获得感。参加电商培训后,我家的红薯粉皮已经接到不少预售订单,就等秋收后加工上市了。 来自余庆街道的脱贫户周大姐算起了增收账。随着秋收作物陆续上市,农民收入将迎来新的增长高峰。耒阳通过 增企赋能、增技提效、就业服务 三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2024年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8个,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386个,其中国家级专业合作示范组织5个,省级专业合作示范组织3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6.63万人。全市共有家庭农场 1156家,其中2024年新增112家。截止到2024年底,耒阳市土地流转面积为32.13万亩,其中耕地流转面积为32.03万亩。
技能培训成为增收 金钥匙。耒阳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320 余次,培训农民 8000 余人次,通过推广优质品种和节本增效技术,使参训农户平均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降低 12%,预计亩均增收 300 元以上。头雁计划 定向培训则培养了一批懂电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形成 培养一人、带动一业、富裕一方 的裂变效应。
从传统粮仓到现代农业强市,耒阳的转型之路充满挑战却步履坚定。在这片孕育了农耕文明的土地上,新时代的 三农 故事正在续写新的篇章,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画卷,正在时序更迭的酝酿里渐次成熟,等待丰收时刻的绚烂铺展。每一寸土地的耕耘、每一条产业链的延伸、每一户农户的增收,都在为这份 成熟 注入底气,让耒阳从 种得好 向 卖得好 品牌响 的跨越,走得更稳、更实。